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农牧产品生产输出基地。近年来, 自治区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,坚定不移地走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,始终围绕“两个屏障”、“四个基地”、“一个桥头堡”的战略定位,真抓实干, 内蒙古的发展,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在内蒙古投资兴业, 在支持内蒙古建设和发展的同时,成就了自己。
华盛荣集团有限公司将自主研发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“超敏蛋白复合酶”生物技术,在自治区部分盟、市的种植养殖业、农村厕所革命、盐碱地改良及生态修复等领域进行了转化应用,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,呈现出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综合使用上述各项措施后, 每亩增产效果可达30%,增收达1000元 以上。2020 至 2021 年,在呼伦贝尔阿荣旗、莫力达瓦旗,超敏蛋白复合酶用于大豆种植, 增产10%左右,提前 7 天成熟, 并解决了长期困扰的“青豆”问题。经权威机构检测,大豆无农药残留。在兴安盟,超敏蛋白复合酶用于小米种植,增产 20%左右,经检测,无农药残留。在通辽市,超敏蛋白复合酶用于辣椒、青储草种植,解决了困扰当地农户的出口辣椒农残超标问题, 并大幅增产。在赤峰市,超敏蛋白复合酶用于小米种植,增产 20%;在锡林格勒盟,超敏蛋白复合酶用于土豆、蔬菜种植,增产 20%以上,无农药残留。在乌兰察布市,超敏蛋白复合酶用于土豆种植,增产20%-30%,并解决农残问题。在呼和浩特市和包头市,超敏蛋白复合酶用于甜菜、玉米和青储草种植,甜菜甜度增加 3 个百分点,青储草品质优于有机牧草,并增产 30%。在巴彦淖尔市,超敏蛋白复合酶用于青贮草、葵花和水稻种植,增产 20%-30%,并大幅提升产品品质。
2023年4月至10月,在农业部安排的超敏蛋白复合酶应用于玉米生产7个试点中,内蒙古赤峰宁城和兴安盟科右前旗的两个试点县,都在梯度减化肥、适用不同浓度的超敏蛋白复合酶的试验中取得了减化肥不减产、最佳减肥比例和适宜复合酶浓度配合的试点增产接近10%。农业部安排的减化肥施用复合酶应用于大豆生产的4个试点中,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的扎兰屯市的试点上,两个品种的大豆已经采收,初步测产比对照组分别增产9.8%和10.2%。
2023年,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十二吐乡,应用超敏蛋白复合酶种植了50亩甜菜试验田。9月28日,实收实测,超敏蛋白复合酶技术种植的甜菜亩产与对照相比重量增加23.4%,糖度增加3.22个百分点。